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敦煌,它传唱于曲子戏中,流传于飞天舞中。“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 再没有第二个 。”
“敦煌的天格外蓝,这种蓝和北京上海的不同,它更纯粹,更辽阔,更浓烈,不到大漠是不会知道世上有这样幽蓝幽蓝的天空的。我有时候一坐就是半天,太阳还没有落下,月亮就不知不觉升起来了,就能看到日月同辉的景象。”


如果问一句敦煌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不知该如何作答。金钱在这里积累,艺术在这里沉淀,宗教在这里开花,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因此盛名天下。它不仅仅是700多个石窟,4万多平方米的壁画,浩海如海的经卷和文献。自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从内地迁移居民到敦煌郡屯垦戍边,敦煌崛逐渐起为六县之首。汉朝边境得以巩固,丝绸之路繁荣,随后北魏孝武帝又拉开了千年石窟艺术的大幕。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敦煌,是敦煌打通了人类文明的任督二脉。
长安到罗马的古代贸易在此中转, 中西方文化在此交汇,它是 旅人的歇脚之地,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并落地生根的第一站。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敦煌,所以人人都想去一次敦煌。每年超过1000万游客慕名而来,官博36万粉丝为莫高窟点赞,《又见敦煌》夜夜座无虚席。人们对敦煌的热情与日俱增,从未消减。如果你去大英博物馆,你会看到对“斯坦因爵士”的介绍和从敦煌运至这里的珍贵馆藏。
那个时刻,每个中国人的心情都是复杂的。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敦煌是中国的,但敦煌学是世界的。百年来,经过各国学者孜孜不倦地研究,敦煌学日新月异,它深刻改变了东方学,也改变了世人对中亚、亚欧大陆的认识。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了“丝绸之路”,而敦煌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敦煌太大太丰富,敦煌太老太久远,即使是那些倾注一生时间的专家学者们,也未必能穷尽它的谜底。
这个世界上是有永恒的。敦煌就是永恒,即使它有一天会消失,但它仍是一个绝无仅有的人类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一个人类幸存的博物馆。黄沙盖不住月牙泉,也掩不住朱砂、石青和云母的壁画。自汉武帝设置敦煌郡至今,敦煌历经2130年兴衰,今天仍是中国最神秘、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很多年前,当乐僔和尚被山头落日余晖震撼之时,在敦煌凿下的第一个洞窟时,并没有预料到自己这一无心之举,会成就一处举世震惊的文明圣地。

文章转自搜搜

自从看了河西走廊纪录片心中也有一个敦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