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云雾出好茶,好茶长在深山里。黄山一带气候湿润、土壤松软、山高谷深、溪多泉清,日照短,云雾多,再这样的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下,培养出来了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以嫩芽最好。最佳的采摘时间是清明前后,采摘后的鲜叶进行人工拣剔,手工拣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叶、梗和茶果,以保证芽叶质量匀净。然后将不同嫩度的鲜叶分开摊放,散失部分水分。上好的毛峰为了保质茶叶保鲜,需要上午采摘,下午加工;下午采摘,当天加工。

当前社会的效率,完全可以做到当天采摘当天加工。不过200年前,500年前对于这些要求口感极佳的人是无法想象茶农背后是付出了什么代价。
茶叶需要采摘最为新鲜的,而农产品生长的时间却是不可控的,有些生长较快,有些生长较慢。一般有50%的茶芽符合采摘标准时开采,每隔2~3天巡回采摘一次,至立夏结束。杀青把茶叶平铺在平底锅上面,火温150~180℃,温度要在这个范围内,每锅投叶量250~500克(嫩叶量少,老叶量多),使用双手把叶子抓起,然后散开,继续抓起散开一直重复这个动作。使每一片茶叶接触锅面受热均匀一致,而又不使闷气,不焦,达到炒匀炒透,大约3~4分钟,叶质变软,稍有粘性,叶面失去原有的光泽,呈暗色即为适宜,便可进入下一个环节揉捻。
揉捻是把茶叶使用双手轻轻揉,一边揉一边都散避免焖黄,如果是特别嫩的茶叶,需要保持叶色上面的芽尖上的白毫,需要手工经验特别丰富。将杀青适度的茶叶起锅放在揉匾上,轻轻加揉,但应注意抖散,避免闷黄。特别细嫩的芽叶,往往只需在锅里稍加揉搓,力求保存叶色鲜艳和芽尖上的白毫。这样的毛峰回甘时间更加持久。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火温从高到低,边烘边翻,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摊凉30分钟,结束后,茶叶摊凉30分钟,以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下一步足烘,文火慢烘,至足干,温度60℃左右。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茶香透发出茶香后,趁热装入铁筒,封口贮存。
我不懂茶的价格,我懂茶的味道。茶,只是一种饮品,花时间泡茶是一种生活方式。茶,每一个理解的意义不一样。但有一样,对身体有好处。时间久了,你会越来越喜欢。这里是十三月茶馆,简单了解一点茶叶。茶叶只是一种饮品,没有那么玄学。喜欢就是喜欢。一盏茶,就是一个下午。